什么叫“动线”?
顾名思义,家里所有活动,都有一条必经的路线。
比如饭后收拾卫生,你通常要经过:
餐桌 - 厨房操作台 - 水槽 - 碗柜 - 冰箱
来了客人,Ta会经过:
玄关 - 客厅- 餐厅- 洗手间
居家休息,你要经过:
客厅 - 餐厅 - 卧室 - 卫生间 - 衣橱 - 书房
这还只是一部分。
动线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方式,一旦有问题,只会越住越不自在。
来看一下设计师怎么解救的?
家务动线大改造
每年少碎十只碗?
这是伦敦的一处两居室公寓,屋主最大的愿望,就是让房间不那么局促。
设计师一看:
超多动线硬伤,尤其是家务动线。
改造前
三条动线两两交织,硬挤出了好几处“事故高发路段”。
端菜宛如取经,路线长不说,还要经过卫生间?!
况且厨房门口过道狭小,人员往来又很频繁。
买回来的菜和生活物品懒得收进厨房,干脆随手堆在客厅。
很快就会:厨房空荡荡,客厅变杂物间!
访客动线最大的问题就是:
进门第一眼看到卫生间,隐私一览无余…
改造后
经过一番改造,原来卫生间的位置做成了厨房。
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空间交换,却产生了神奇的效果。
首先,小黄线(家务动线)缩短了一大半!
屋主简直要喜极而泣。
就算端了满满一锅热汤,也能轻松上桌了!
厨房一改往日的封闭,敞开大大的门洞,来去自如。
采购回来的食材直接归位,一气呵成!
访客动线也得到了优化。
进门处的卫生间不见了,入户直接拐进客厅。
专门的客卫,还能充分保证主人隐私。
看吧~ 再小的户型,经过合理的动线改造,也可以舒适起来!
家居动线大挪移
回屋睡觉十步变两步!
今天的第二个案例,是位于美国迈阿密的一居室。
他家有什么辛酸的故事呢?
改造前
家居动线很……长。
即使隔离一天没出家门,仅仅往返于客厅和卧室,微信步数也能轻松荣登榜首…
卧室明明在客厅隔壁,但你就是进不来!
气人不?
而且通往卧室途中,还会路过两个卫生间,脑补一下这个心情。
访客动线和家居动线在走廊重叠,供随时和客人尴尬偶遇?
这种情况下,上卫生间、出门找衣服,都别忘先把自己裹好哦…
改造后
家居动线大大缩短,不用七拐八绕,也能回自己卧室了。
终于发现,能痛快地回屋睡觉是夺么幸福的事啊!
同时,客卫 - 主卧之间的过道完全堵住,小蓝线和小绿线终于说拜拜~
不再与访客夹道相逢,走光警报彻底解除~
访客远离卧室区
是屋主最后的尊严
最后这个案例,要讲讲我们住范儿的上海客户Alfred家,户型124㎡。
房子虽大,不代表没有烦恼:
动线混乱,私密区域遭到干扰,交通空间严重浪费。
改造前
什么?访客动线居然经过了卧室门口?
又回到了走光的问题。
客餐厅挤在一起,导致家务动线也过长。
进出厨房时,只希望他家地板足够防滑…
最可怕的是,这些空荡荡的通道,足足占了将近18平的面积。
太扎心了叭……
很多北漂租的房间总共也就这十几平。
没有合理的动线规划,宝贵的空间只能成片浪费。
加上Alfred家里有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和一只泰迪,这些公共区域成了他们的游乐场,噪音直接辐射到卧室。
咋办呢?
来看看设计师的改造。
改造后
客餐厅 - 卧室之间,加了个衣帽间。
噪音传播区变成 → 强力消音室!
主卧+主卫+衣帽间,一条线内部解决,幸福指数升级!
客人要去洗手间,右边请~
中间大通道变身餐厅。
家务动线变成原来一半,厨房餐厅仅两步之遥。
简直不能更爽!